《大明世祖》
作者:飞天缆车

正文 第七十一章 江南 (1/10)
 
    康国立国时间较短,如果算上文成王李自敬,不过区区十来年,物产贫瘠,民众不多,故而偌大的宫城占地只有百亩,不及紫禁城十分之一。

    就算如此,王宫也是消耗了李自成多年来的积累与劫掠,耗费近百万。

    而如今,一场大火从西南角烧起,直接没了两成殿宇,对于康国来说,没有三五十万,根本就无法修复。

    李嗣颇为气愤,但就算如此,他还是压抑着忿怒,召见了群臣。

    文臣以宋企郊为首,武臣以李莱亨为首,可谓是齐聚一堂。

    议题,自然是对卫藏国开战。

    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
    李莱亨虽然桀骜,但此时却颇为恭敬:“殿下,据臣所知,那群鞑子们已经在聚敛钱粮,操练队伍,准备随时出兵。”

    “这偌大的高原,除了咱们康国以外,还有他国吗?”

    “凡事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,臣请殿下发兵,以卫藏国意图行刺王上为由,大发兵马。”

    “我等十万兵,枕戈待旦!”

    “臣等愿为王上分忧!”

    数十大将一个个拱手而出,可谓是非常严肃。

    宋企郊等文臣蹙眉,对这群人的逼宫甚是厌恶。

    李嗣端坐王位,瞥了一眼之星文成武将们,按照之前的商议,他开口道:

    “卫藏国背信弃义,意图行刺本王,是可忍孰不可忍,本王岂能拂诸臣之忠心?”

    “传旨吧!”

    “是!”一旁的宦官出列,拿出黄绸:“教旨——”

    “卫藏国素来桀骜,不服王化,以禽兽自居,屡侵我国疆土……”

    “故,令理郡公李莱亨为讨西大将军,领我大康国兵马,一应将校从之……”

    李莱亨大喜,忙跪地谢恩:“臣李莱亨必不负王上,定然活捉其主,为王献俘。”

    言罢,一众武臣立马就笑容满面。

    半个月后,物资齐全后,康国点齐兵马五万,号称十万大军,向西进发。

    卫藏国反应也不慢,他们一边派往使臣去往大明求援,一边点齐兵马应战。

    显然这一场战事,双方已经准备许久。

    远在四川的朱存渠,也收到了这则消息,情绪激动起来。

    不过,坐镇中军的朱静,则淡然了许多。

    “殿下莫要激动。”

    朱静笑看着踱步的太子,轻声道:“这场战事还未到紧要处呢!”

    “如今康国精锐齐出,仅剩下数万军队驻守都城,对于咱们来说是最好的时机!”

    朱存渠心情激动道。

    “殿下,卫藏与康国相差仿佛,你觉得谁会胜利?”

    “应该是康国。”朱存渠思量片刻,缓缓道:“卫藏国一如蒙古,建制不全,喇嘛势大,难以集结全国之力。”

    “而康国体制一如大明,文官以任,武夫守边,显然能胜之。”

    “是了。”朱静点点头,分析道:“在场战事,即使是胜了,无论哪一方都是惨胜,对于军队和国势都是不利的。”

    “但臣与您一样,都希望是康国胜,咱们底下的兵马虽然能上高原,但去卫藏国却是更是不利,让康国为王先驱也好。”

    “待其入拉萨之际,就是我军抵达顺京之时。”

    朱存渠点点头,然后望着窗外,叹道:“昔日我与父皇商议康国事,父皇言语,长江黄河尽在高原,不敢让他国染指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我在四川窥见,一旦康国与卫藏合流,居高临下,东可以窥探四川,北可以下甘肃、安西,南向云南,其又如昔日的吐蕃一般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如今形势不同,但国朝绝不允许蒙古亡后,还有另一个吐蕃现世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说的甚是。”朱静赞叹道:“您已经得其中三味了。”

    朱存渠苦笑着摇摇头:“为这场战事,四川、重庆二地已然奔走起来,运粮的民夫不下十万,显然多年的积蓄将耗泰半,若是此时一场大灾出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    “古之亡国,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快的了。”

    朱静则不以为然:“殿下,川渝百姓享福数十载,也该为朝廷出力了,康藏地区纳入国土,对于百姓来说是件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苦一苦也是应该的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逮至杭州后,西湖,雷锋寺等名胜古迹浏览了一番,朱谊汐又在民间走寻了一趟。

    杭州聚各府所出,湖之丝,嘉之绢,绍之茶之酒,宁之海错,处之磁,严之漆,衢之橘,温之漆器,金之酒,可谓是百货俱全。

    相较于争相种粮食的中原各省,苏南和浙江地区则钟意桑蚕,棉花,茶园,果园,药园等,从而是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并举,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,实行集约化生产。

    油菜、靛蓝、乌桕、黄草、灯草等商品作物旺盛,在北方很难见到。

    如,去年普及的紫云英,在北方不及一成,而在苏州,松江府等地,则不下三五成。

    大量的民户土地不够,就在房前屋后等碎片地,种下了紫云英来肥田。

    甚至沿海地区的盐碱地,也有大户人家不惜代价地进行开垦肥田,企图再造良田。

    在北方,开荒一亩地,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回本,而在南方,即使是盐碱地,七八年时间就足以回本,普通的耕地更只要五年时间。

    无外乎经济作物多,收入高,所以南方热衷于开荒。

    小门小户以种棉花、养蚕缫丝为生,半亩八分田的收益,抵得上普通的小地主。

    同时,对于大地主来说,采茶,摘棉,洗麻等繁琐事,都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工,从而消耗了许多的劳动力。

    也是如此,商品经济活跃,平均短工日收五十文左右,码头上的力夫更是能达到六十至八十文。

    北京城也不过三四十文罢了。

    就算是种水稻,南方的收益也远大于北方。

    苏州府,亩产平均达到两石,即三百斤左右,丰年至三石,就算
特别提示:部分小说只能在APP阅读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安装APP!看累了还可以免费听哦!


请扫码安装APP , 享受超爽体验吧!!!


打 赏

多少您说了算!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!关闭

打赏
微信支付


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,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,一经发现,0即作删除!

QQ工具| 广告业务| 联系我们 | 会员帮助

新ICP备08100344号